用戶登錄 | ||||
|
||||
|
利用應屆畢業生就業心切的特點,一些公司與大學生簽訂培訓就業協議,口頭承諾的“包就業”在協議中換成了“推薦就業機會”,課程結束后不但不履行就業承諾且人去樓空。近期,合肥市消保委陸續接到某些公司以承諾“包就業”為名,實為推銷高價培訓課程的投訴。
合肥市消保委提醒求職心切的大學生在找工作或報名培訓課程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警惕培訓消費服務陷阱:莫輕信包就業承諾。多數培訓消費陷阱都是以“包就業”為誘餌,吸引培訓者繳納高額的培訓費、中介費、就業押金等相關費用,遇到此類情況一定保持清醒,切莫上當受騙;莫輕信高大上的宣傳。以虛構或夸大的能學習到先進信息技術與保證到知名企業就業為宣傳手段,是不法經營者誘騙學生的慣用伎倆。面對此類宣傳要提高警惕,首先可通過當地的教育局、人社局核實其辦學資質,是否符合《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相關規定要求,是否有營業執照及辦學許可證,再次要多方面了解確認宣傳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莫輕易辦理網絡貸。不法企業只描述網絡貸的各種利好,不說其中風險,誘導學生申請貸款交高額培訓費和高額利息。后期如果想解除合同或未及時還款,可能需支付高額違約金,甚至會在個人征信記錄上留下“污點”;莫忽視維權證據。培訓企業派發的宣傳材料、招生簡章、培訓合同等是維權的有力證據,一定要留心保存紙質材料和網絡頁面截圖。若發生消費爭議,與培訓企業協商不成的,可向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也可通過仲裁或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